|
|
|
|
|
|
|
|
本刊特稿 |
|
|
|
大變局中的服務業 ——評2021 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2021-10) |
|
|
|
企業管理雜志 |
發布時間:21-11-30 |
|
|
|
|
|
|
文/高蕊
關鍵詞:2021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數字化服務 生產性服務 投融資平臺 高質量服務業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了2021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展示了過去一年中國服務業企業所取得的發展成績和發展特點。
從數據來看,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在2020年共實現營業收入43.59萬億元,增長5.46%;凈利潤3.06萬億元,增長2.19%,增長勢頭放緩。然而,放到新冠疫情給很多企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國際經濟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看,這樣的發展成績可圈可點。
成績背后是我國率先走出疫情陰霾,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樣的社會環境如同企業發展的強心劑,拓展了切實的服務需求空間,也保障了服務的正常供給。與此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在線服務獲得快速增長,IT服務順勢崛起,極速推進生產力轉化和服務業內部結構的不斷優化。然而,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仍然存在,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舊突出,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人才紅利尚未顯現,這些問題相互疊加,給我國服務業發展帶來多重挑戰。深處大變局中的服務業大企業,相較以往表現出了更多的分化與掙扎、整合與協同、對立與統一,在未來這些特征將更加顯著。
分化與協同
新冠疫情給產銷同步的服務業態帶來了巨大影響,企業經營面臨不小困難。今年的榜單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企業數量達到137家,相比上年增加了58家,南航、東航、國航、川航、春秋國旅(春秋航空的母公司)業績腰斬,營業收入分別下降了39.97%、44.62%、47.33%、37.83%和48.37%,雄踞榜單多年的海航未見身影。服務業500強中的另一個主力行業商超百貨,今年入圍僅有15家,較去年減少8家,而在高峰時期曾有91家入圍。此外,今年的服務業500強企業中虧損企業數量達到37家,為榜單發布以來的最大值,凈利潤下降的企業數量達到175家,二者合計212家,也就是說接近半數的服務業大企業的盈利水平表現不佳。
與此同時,在全民抗疫中,很多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在線服務業態順勢發展。外賣、網課、云辦公、工業互聯等很多新興服務在疫情催化之下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對市場的教育,很快得到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企業的生產方式和運營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首次入圍榜單的好活科技,以先進的數字技術搭建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在即時配送、新零售、社區團購、在線教育等新經濟領域提供人力資源服務,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是2019年的4.8倍,凈利潤增長340.75%。僅成立4年的云賬戶,在服務業500強中排名167位,為成千上萬家共享經濟平臺提供秒批辦照、身份核驗、業務分包、收入結算、智能報稅、保險繳費等綜合服務,2020年營業收入414.04億元。
傳統和新興服務業在“冰火兩重天”的分化中也快速走到一起,發揮各自優勢,建立線上線下統一陣線。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中國服務業大企業的版圖,還給工業和農業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這背后是信息技術服務的大發展和強支撐。在服務業大企業中,信息技術服務長期較為弱勢,入圍數量多年維持在5家左右,今年增至15家。除了好活科技、云賬戶,軟通動力、新大陸科技的表現同樣亮眼,營收分別增長22.58%和16.02%。在宏觀經濟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2021年上半年增加值為2.3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
征戰與求索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深刻改變著服務業的發展節奏和走向,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這些年征戰于消費互聯領域,從零售、餐飲到教育、娛樂等消費性服務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批消費互聯企業崛起。服務業500強榜單中,從最初只有新浪、網易等幾家老牌門戶網站入圍,到現在已經發展為包括京東、阿里、騰訊、百度、美團、酷狗、唯品會等為代表的眾多類型。2020年,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期。消費互聯市場也經歷了一波深度挖掘,在線教育、在線健身、遠程問診發展火爆。但經過巨頭的廝殺,C端服務的數字化進入相對穩定的平臺期,B端企業乃至G端城市的數字化服務已經成為下一個戰場。
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原本需要更長時間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在疫情催化下急劇加速。從共享研發、智能制造、智慧化運營到數字營銷,各類需求快速涌現,數字化服務企業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那些帶有先天技術基因的信息服務巨頭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求索于產業服務。2020年,榜單中的主力企業阿里借助阿里云、百度憑借AI、騰訊通過產業互聯等紛紛深入推進,砸下的研發費用都超過了百億元,其中阿里巴巴達到572.36億元。
企業數字化應用,不僅是將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搬到線上,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和行業技術的深入融合,是優秀模型和優質數據“喂養”出的人工智能學習能力,是底層技術、產業化應用和場景解決方案的全方位協同。商湯科技、影譜科技等獨角獸躍躍欲試,在安防和影像制作領域跑出了各自的閉環。那些對行業運轉有著深刻理解的產業巨頭也抓住機會,推動制造和服務的互動達到新的高度。海爾的卡奧斯平臺、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網、三一重工的樹根互聯,這三個誕生于傳統制造業的服務巨頭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和消費端有本質的區別,企業的數字化服務需求更加理性和真實,更需要深入企業的生產交易全過程,更需要真刀真槍的專業能力。從這個角度看,服務業將面臨一場重大變革,被詬病多年的生產性服務發展緩慢的癥結或將迎來重大機遇。
分離與融合
理論上,生產性服務分離于制造業,并隨著制造業規模的不斷擴張和分工的持續深化,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服務業500強中就有這樣成長起來的一批企業,比如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中智集團和外企服務集團;提供廣告營銷服務的分眾傳媒和廣東廣告集團;隨著我國建筑業大發展成長起來的設計企業華東建筑和長江設計院。而研發服務、咨詢服務、會計服務、法律服務等受人關注的生產性服務領域鮮有上榜企業。一方面,這些服務業務的分離需要一個過程,市場空間的拓展并非朝夕之間;另一方面,這些服務長期由外資提供,從無到有的國內企業成長面臨較大壓力。
近年來還有一類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崛起值得關注,即供應鏈服務。它們向上延伸至采購,向下拓展至分銷環節,甚至還集成了物流運輸和資金融通的服務,為生產制造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這類企業今年上榜38家。2017年,《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出臺,這是有關供應鏈發展的首個國家級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供應鏈服務的快速發展。過去5年,榜單中的供應鏈服務企業增加了12家。相比研發、咨詢、法律等更加依賴專業化人才的服務業態,早期供應鏈服務較為“粗放”,依靠采購或者分銷的“大進大出”,賺取微不足道的辛苦錢。榜單中供應鏈服務企業的平均收入利潤率近幾年僅維持1%〜2%的水平。但供應鏈服務的分離給生產制造企業的擴張提供了從資金回籠、非核心業務外包,到組織架構精簡等方面的強大助力,供應鏈服務順勢發展起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供應鏈服務業的發展進步對完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暢通國內經濟循環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總體而言,近幾年生產性服務企業的發展思路,順應了“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引導生產企業加快服務環節專業化分離和外包”的政策意圖。而對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的諸多困境:以美國為代表的制造業回流舉措,成本要素上升中“世界工廠”地位弱化,高端制造業面臨“清單管制”,制造業在我國GDP的占比持續下降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強調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制造業積極進取,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力,也增加了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的探索。服務型制造是由簡單加工組裝向“制造+服務”轉變,制造業企業將圍繞價值鏈,從研發、工業設計到供應鏈管理、分銷服務、售后等服務環節融合到產品供給中。制造業所面臨的困境和應對思路,給服務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一方面對傳統的生產性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制造業作為主體企業將自建或者整合更多的服務資源,來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對生產性服務企業而言,除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創新模式、與制造業企業更緊密地融合是唯一選擇。
布局與整合
服務業500強中有一批比較特殊的企業,即各地的投融資平臺,今年榜單中達36家。這是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產物,隨著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建立而壯大。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加快“兩類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組建成為很多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頭戲。這是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的重要創新舉措。同時,他們身處政府與市場之間,也起到了各級國資監管部門對企業經營行為直接干預的“隔離帶”作用。
地方“兩類公司”發揮主力軍作用,通過投資布局,實現各地產業發展目標,被給予了很高期待。2020年,他們在公共事業領域展開了大手筆的資源整合。山東水發集團并購重組59次,其中收購派思股份和興業太陽能兩家上市公司尤為亮眼,山東水發迅速發展成為大型綜合能源集團;申能并購17次,南昌市政并購16次。交通運輸領域也是如此,山東高速并購37次,其中吸收合并省內另一巨頭齊魯交通受到廣泛關注。山東高速已經成為山東省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平臺。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統籌承擔全省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建設、運營及管理職責。除此之外,武漢組建商貿“航母”塵埃落定,武漢商貿集團正式成立并入圍榜單,肩負著推動武漢商貿物流產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任。深投控以建設國際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目標,是深圳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的重要平臺。還有廣西首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廣西投資集團,承擔著廣西的戰略性重大投資任務。
近幾年,各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快速完成資產重組、劃轉,規模迅速做大,強有力地支撐了服務業500強的總體營收增長。比如2019年,深投控完成了對怡亞通和天音控股兩家500強企業的入股,營收規模由717.55億元躍升至1993.4億元。2020年,雙星集團被并購劃轉到青島城投集團,青島城投的排名由261位升至197位,名次提高64位。青島海發集團2020年完成并購重組101次,資產從297億元增長到746億元。又如新上榜的山東國投,控股了浪潮、山東交運等知名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573.31億元。
開放與應對
今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2020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6463億美元,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位;貿易總量占全世界的25%左右。貿易這架馬車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微觀企業的發展也碩果累累。對服務業企業而言,最為突出的當屬貿易服務企業,尤其是兌現入世承諾中,我國全面放開外貿經營權,“雙軌制”結束,內外貿進入一體化新階段,各地不同所有制的貿易企業遍地開花,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市場中進行商品流轉和融通,它們在過去很多年都是服務業500強的支柱,高峰時期入圍數量達到143家。但需要保持清醒的是,在貨物貿易取得巨大成績的背后,是服務貿易長期的逆差。2019年,服務貿易逆差的絕對值為1.5萬億元,占整個貨物貿易順差的比重達到51.49%。這正是我國服務業長期發展落后,服務能力不足所致,服務業企業的對外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亟待加強。
我國服務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當前,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給我國服務業企業參與跨國生產布局和國際分工帶來巨大挑戰。廣大服務業企業以極大的勇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2021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有176 家企業擁有海外收入,165家企業布局了海外資產。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一方面,擴大開放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正由地區試點向全國鋪開,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制定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另一方面,電信、評級、金融等壟斷性行業的外資準入限制逐步取消。2020年,金融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2021年,首家外資獨資保險資管公司獲準籌建,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獲批開業,服務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開放格局。
我國正力爭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對廣大服務業企業而言,一方面能夠有更多機會利用更加專業化的人才,引進新的技術,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專業服務經驗,激發自身的成長動力。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在國內服務市場,可能面臨“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壓力;在國際市場中,也可能會受困于外資所能提供的全球體系化服務的掣肘,而面臨開拓和布局的困境。在鯰魚效應中“與狼共舞”,服務業企業要盡快補足短板,成為拉動中國出口的新引擎!
作者單位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
編輯 王黎
|
|
|
頂(56) 踩(55) 查看次數:(15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