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多向互動、創新資源協同共享,促進企業管理創新工作可持續發展。
文/葉伏虎 黃穎 劉磊
關鍵詞:云上微平臺 管理創新 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 創新工作室
國家電網自2011年以來,將管理創新工作由自發開展變為統一組織,推動管理創新工作水平持續提高。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公司)對系統內管理創新工作情況進行問題梳理、診斷,總結出以下問題:一是管理創新資源沒有整合利用;二是基層創新活力未能有效激發;三是優秀創新成果未能有效發揮價值。
針對管理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湖南公司充分調動基層創新活力,在原有創新工作室的基礎上,構建管理創新“云上微平臺”,完善工作機制,推動管理創新工作開展。通過企業自主構建創新資源云的方式,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將分散在各地的創新工作室資源進行虛擬整合,將企業內部(私有云)勞模、優秀專家、領軍人才、一線職工、技術資料等和外部(公共云)高校人才、科研機構專家、創新團體、電力客戶、潛在客戶、供應商等創新主體要素有機整合,形成創新資源云,實現信息多向互動和資源共享,針對特定創新項目,采用人、財、物集約化管理,規范創新工作流程,以最優創新資源團隊打造最優創新成果。
確立“四位一體”發展理念
湖南公司管理創新“云上微平臺”以基層廣泛存在的勞模工作室為載體,以創新、開放、共享、特色“四位一體”的發展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從體制、技術、品牌、結構等多方位進行創新,實現跨專業、跨部門、跨單位的合作模式,增強多方信息交互性和資源共享化,提高全員創新素質與自主創新能力。
1.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云上微平臺”應用新技術對現有的基層管理創新工作室進行整合,以獲得內外部組織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制定相應的組織制度、人才專家推舉制度、評價激勵制度、職責分工制度、技術創新成果制度等,實行彈性管理,鼓勵全員參與,聚焦實際問題,建立管理創新可持續發展規劃。
2.堅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云上微平臺”通過建立專家人才庫,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云創新工作室平臺”,實現系統各級聯動效應,以此吸納整合跨部門、跨專業、跨單位的優質資源,集中各級工作室獨特優勢,實現各公司不同領域之間的開放合作、協調配合,解決企業共性問題,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公開共享。
3.堅持共享發展的理念。通過“云上微平臺”的建設實現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資源的共享,員工可在平臺中搜查相關資料,學習先進經驗,拓展創新思維,尤其是在基層單位攻關過程中,能及時得到專家人才庫的技術支持,針對基層實際問題的把握更加準確,通過多邊協作使成果創新做到實處,更具技術性、先進性、全面性、可推廣性,有效提升科研水平和成果轉化率,全面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4.堅持特色發展的理念。每一個工作室都是“云上微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各創新工作室形成具有各自專業特色、團隊特色、優勢特色的特色創新工作室,打造具有各自鮮明特色的品牌工作室。
整合要素搭建“云上微平臺”
湖南公司整合創新要素搭建云上創新微平臺,一方面實現管理創新工作線上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專家管理等事宜,實現管理創新工作線上辦公,包括組織結構、系統權限、初始化數據、非流程化的示范項目、推廣項目、管理創新成果以及專家的管理,做到業務管理的全流程化服務;另一方面實現管理創新成果線上管理,方便查詢、存儲、查新等工作,做到數據來源有據可查、有規可依,實現數據的標準化管理。
企業創新活動需要資金、人才、信息、技術、設備等資源支持,與傳統創新模式相比,管理創新“云上微平臺”拓展了獲取資源的途徑和方式,既可以通過企業內部云獲取資源,如企業內部相關領域的專家和人才、創新的理念和方法、先進經驗和技術等;又可以通過外部云獲取資源,如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人才、較為出眾的創新團體、先進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各類供應商等。通過建設“云上微平臺”獲取內外部資源,為企業拓展豐富人才庫、知識庫、資金庫。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社區平臺、微信公眾號、云視頻會議平臺等實現各類要素主體的云資源交互與共享。
1.網絡社區平臺:搭建內、外網雙向網絡平臺,平臺可分為專家人才庫、信息需求發布、解決方案服務、技術資料通道、合作共贏聯動平臺五大板塊。通過專家人才庫,整合系統內外專家人才信息資源,形成各專業、各領域的人才庫,按照從事專業、擅長領域以及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分類歸檔,主要分為企業內部認證的高級人才、社會公認的專家人才、具有相關資質的專家及企業所有潛在客戶等組成。實現需求信息發布,平臺定期更新相關創新工作信息,同時成員可在平臺實現局部、定向圈、全范圍發布工作需求、學習需求、生活需求、交流需求等信息,實現信息多向交互。提供云上解決方案服務,相關多方均可在平臺定向交流討論相應解決方案。搭建技術資料通道,平臺成員可在此通道進行相關資料、文獻的征集、搜索、查閱。在創新項目立項后,平臺內可針對相關技術人才、資金、供應商進行征集,制定相應的利益分配機制,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2.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是云創新工作室平臺的終端,可實現便捷的信息溝通、資料查詢、學習交流的目的,同時平臺匯集海量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優質資源進行發布,為員工提供專業的終端交流平臺。
3.云視頻會議平臺:云視頻會議以云計算為核心,由服務提供商建設云計算中心,各創新工作室無需購買MCU(多媒體信息交換機),可以在會議室、個人電腦、移動狀態下進行多方視頻溝通,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的特點,可為平臺成員、創新團隊提供無地區、設備限制的交流服務。

規范圍繞“云上微平臺”的創新工作流程
基層創新工作室通過平臺途徑有機整合,分別擁有不同的創新要素資源,形成不同要素的集聚,各個參與主體可以不同的參與方式獲取收益。如創新工作中員工可以了解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不同職業對特定創新項目的看法建議;員工也可在技術資料通道和交流論壇中,獲取自身所需知識,提升個人專業水平,掌握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創新工作室成員的工作需求的交流更為通暢,需求更為明朗,目的性更強,獲取個人與企業的雙重利益。實踐中,云平臺中的專家人才針對特定的項目給予相關的解決方案,當項目付諸實踐并取得成效后,相關專家會得到相應的名譽與報酬。
圍繞“云上微平臺”,進一步規范創新工作流程,包括:需求篩選立項(需求-demands),解決方案征集(創意-ideas),創新團隊成立(團隊-team),項目研發實施(實施-actualize),創新成果優化(優化-improve),項目發布驗收(驗收-acceptance),成果推廣轉化(推廣-spread)等七部分。
需求篩選立項(D):各創新工作室、各部門、各單位逐級進行創新項目調研,針對征集到的創新項目結合實際需求、共性問題、創新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篩選評價,推選關鍵的研發創新項目。
解決方案征集(I):針對所篩選的創新項目,項目主創人可在平臺查閱共享化資源,提出創新解決方案。除項目上報單位所提出的方案外,也可邀請平臺人才云、技術云中獲取相關專家人才、感興趣者等創新主體征集創意與相應解決方案等資源,實現信息資源多向交互。
創新團隊成立(T):針對特定的創新項目,創新團隊的成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發組織,即項目主創人自行在平臺內尋找聯系認為可對創新工作有幫助的成員,組成自發性的臨時創新團隊;二是企業招標,即企業針對較為廣泛的創新項目,實行資金集約化管理,向全平臺征集最優資源組成最優創新團隊。
項目研發實施(A):創新團隊在項目研發實施階段,可通過網絡社區平臺、微信平臺、云視頻會議平臺實現在線、離線的工作部署、匯報討論、頭腦風暴會議等,細化工作方案及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可通過組織云調動豐富的資源,充分挖掘內外部資源價值,實現系統內外跨組織邊界、跨地區限制、跨不同領域的合作共贏,打造優秀的創新成果。
創新成果優化(I):針對管理創新成果的優化與提升,構建組織云,注重需求者及潛在客戶和創新主體之間的多向溝通交流,精確把握實際需求和工作需要,充分重視和利用客戶的反饋信息,進一步對創新成果優化完善。
項目發布驗收(A):針對各創新工作室的創新成果,組織相關專家及客戶對項目進行驗收,對項目成果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做出客觀評價。
成果推廣轉化(S):針對優秀成果制定相應的推廣政策和給予資金支持,促進成果的推廣應用,體現其創新意義和使用價值。云平臺會根據特定的項目,在系統內進行項目信息全過程公開,使更多的人了解項目進度和成果的價值,無形中減少了成果推廣成本,同時,創新團隊增強其成果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組織云中可尋求專業的管理團隊負責成果轉化方面相關事宜,如專利申請、論文發表等。
建立全員創新保障機制
湖南公司以“班長論壇”為載體,通過團隊討論,解決班組管理難題,共享管理成果。通過“云上微平臺”打通原來各創新工作室、各組織之間的信息壁壘。每個創新工作室和創新主體都是平臺中的一個節點,需按照統一的規劃實現信息流通和信息共享,完成創新工作。通過制定合理的標準制度和利益分配機制,輔以相應的激勵與評價機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團隊加入“云上微平臺”,并設定相應的安全防護和風險評估,為平臺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
欄目主編 程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