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貞貞 王鑫
關鍵詞:大健康 互聯網+醫療 阿里健康 百度健康 騰訊醫療 京東健康
在“互聯網+”戰略推動下,互聯網已經逐步滲透各行各業,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大健康產業也不例外。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創新發展機遇,以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構建各具特色的大健康產業版圖。
阿里健康
線上線下雙閉環布局
1. 發展歷程及關鍵節點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聯合云鋒基金收購中信集團旗下中信二十一世紀有限公司,將其更名為阿里健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健康),這是阿里巴巴布局大健康產業的開端。同年7月,阿里健康啟動“藥品安全計劃”,用戶可通過淘寶、支付寶錢包手機客戶端掃描藥品包裝的監管碼,查看藥品的用法、禁忌和流通過程等信息,分辨藥品真偽。
2016年是阿里健康加快布局的一年:5月,聯合百佳惠蘇禾、德生堂、百草堂、康愛多等65家連鎖藥店成立“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6月,上線第三方藥品追溯平臺“碼上放心”;8月,收購廣州“五千年大藥房”,更名為“阿里健康大藥房”;9月,獲得天貓醫藥館獨家業務運營權,阿里健康大藥房天貓店上線運營;11月,阿里健康海外旗艦店上線運營。
2017年5月,阿里健康以38億港元收購天貓“藍帽子”保健食品在線業務,開始進軍保健食品領域。2020年9月,阿里健康APP升級并更名為“醫鹿”,進一步明晰以患者需求為核心的定位,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用戶體驗。通過收購、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阿里健康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逐步形成追溯平臺、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五大業務板塊。
2021年5月25日,阿里健康發布2021財年業績公告:營業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長61.75%;凈利潤(調整后)6.3億元,首次實現年度業績扭虧為盈。
2. 醫藥電商:自營+平臺
醫藥電商是阿里健康的核心業務,包括自營業務和電商平臺兩大板塊,其通過阿里健康大藥房、阿里健康海外旗艦店、天貓醫藥平臺以及醫藥O2O開展全渠道業務運營,用戶資源龐大、藥品種類豐富,收入約占阿里健康總營收的85%。同時,阿里健康入股漱玉平民大藥房、華人健康、貴州一樹、德生堂等多家線下連鎖藥店,拓展線下藥品零售業務,促進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優勢互補、協同聯動。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健康運營的天貓醫藥平臺GMV達1232億元,服務2.3萬多商家,向消費者提供逾3300萬個SKU(網絡庫存單位),年度活躍用戶超過2.8億。醫藥物流方面,阿里健康目前已實現國內100多個城市次日達。阿里健康的追溯業務與醫藥電商直接相關,依托阿里巴巴先進的數據收集、儲存和處理能力,對藥品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溯源,保證藥品的安全性。

3. 互聯網醫療:“醫+藥+保”一體化服務
阿里健康通過“醫鹿”APP、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淘寶等平臺,簽約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師、藥師、營養師,為用戶提供在線問診、掛號、疫苗、體檢預約和藥品閃送等互聯網醫療服務。2018年10月,阿里健康與支付寶合作首創的全流程“刷臉就醫”功能落地杭州市余杭區第一人民醫院。2019年1月,阿里健康、支付寶與浙江省衛健委合作,上線“服務+監管”一體化的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臺。2019年3月,阿里健康與支付寶、武漢市中心醫院共同創建全國首家“互聯網+支付寶全流程就醫服務”的“未來醫院”,患者只需通過支付寶“就診助手”小程序選擇武漢市中心醫院,輸入就診者相關信息并綁定電子社?,即可在該院實現全程無卡(身份證、電子健康卡、社?ǎ┚歪t。2020年2月初,為緩解湖北抗疫一線的醫療資源壓力,全國各地數百名內科、全科、兒科等執業醫生,通過阿里健康搭建的義診平臺在線實時解答湖北地區患者的咨詢。2020年3月,由阿里健康等發起的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GMCC)上線。2021年6月,阿里健康與眾安保險、和瑞基因、正大天晴等聯合啟動“慢病保障計劃”,推出全國首個面向乙肝患者的“醫+藥+保”一體化的百萬醫療保障服務產品“乙肝保”。
4. 健康管理服務:重點布局體檢行業
阿里健康的消費醫療業務涉及領域廣泛,包括醫美、口腔、疫苗、體檢、孕產、基因檢測、輔助生殖、心理健康咨詢等,重點布局體檢行業。2019年3月,阿里健康通過母公司阿里巴巴投資國內三大體檢公司之一的愛康國賓;2019年11月,阿里健康持有另一體檢行業巨頭美年大健康19.49%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20年9月,阿里健康與科興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互聯網+疫苗”數字化平臺建設、疫苗在線預約、疫苗全流程追溯、疫苗接種后健康狀況隨訪、疫苗科普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搭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平臺。
在慢病管理方面,阿里健康與多地政府共建慢病處方流轉平臺,推行互聯網診療、處方在線流轉、醫保在線支付、藥品配送到家等創新舉措。
在健康科普方面,阿里健康通過“醫知鹿”醫學智庫,為用戶提供從疾病預防、癥狀判斷、治療方案、權威醫院就診指南到康復后日常護理等全流程參考意見。
5. 智慧醫療:涵蓋多個層面,賦能醫療機構和藥企
智慧醫療是阿里健康重點發展的業務線,其上聯醫院、中間嫁接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提供方、下達C端用戶,以互聯網醫院、醫療AI解決方案、健康智能管理為主要產品,形成完整的智慧醫療服務閉環。
2017年3月,阿里云發布醫生輔助工具“ET醫療大腦”,可在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評估、健康管理等方面擔當醫生的虛擬助手;同年7月,阿里健康在北京萬里云醫學影像中心發布醫療AI“Doctor You”,該系統包括臨床醫學科研診斷、醫療輔助檢測、醫師培訓等功能,是智慧醫療的集成平臺。2018年9月,阿里健康與阿里云共建“阿里醫療大腦2.0 ”,加強圖像識別、生理信號識別、知識圖譜構建等能力的建設。2019年5月,阿里健康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的“癲癇腦電分析引擎”上線,在輔助醫生判斷癲癇患者的各類異常放電、發作類型和綜合癥等方面作用顯著?萍疾2020年7月立項的“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方案中引入阿里健康“碼上放心”追溯系統,首次實現對臨床試驗用藥物的全鏈路追溯,有助于保證試驗結果完整性,加快新藥臨床試驗進度。截至目前,全國逾90%的藥企已入駐“碼上放心”平臺。2020年11月,阿里健康聯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建全國首個“云上智慧醫院”。
百度健康
“內容+服務”雙生態布局
1. 發展歷程及關鍵節點
百度的大健康產業布局可追溯到十年前。2010-2013年,百度先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百科名醫網、“好大夫在線”等醫療信息平臺合作,對醫療詞條進行系統地編輯和修改,并與國家藥監局合作建設藥品信息官方數據庫。2014年,百度上線大數據引擎“北京健康云”和“百度醫生”網頁版,嘗試線上問診業務。2015年4月,百度上線藥品O2O產品“藥直達”,旨在將線上用戶直接引流給線下藥店。2016年10月,百度推出“百度醫療大腦”,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醫療健康行業。
這一時期,百度依托其搜索業務的流量優勢,以“AI+醫患”為主線,整合醫療信息資源,先后推出“百度醫療大腦”“百度醫生”“拇指醫生”“百度健康”“百度醫學”、Dulife、百度直達號等八個醫療板塊,通過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將患者引流至廣告客戶醫院,以獲取廣告收入。其中,最大的廣告客戶群體是莆田系醫院,每年為百度貢獻上百億的廣告收入,這也為后來的一系列丑聞事件埋下了伏筆。
2016年,“血友病貼吧”“魏則西之死”等事件相繼爆發,使得百度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毀于一旦。2017年,百度醫療事業部被裁撤,并永久關閉“百度醫生”。
諸多負面事件的爆發,促使百度下決心對醫療業務進行調整。雖然“百度醫生”被關閉,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百度醫療大腦”仍在發揮作用,百度在AI領域的持續深耕,成為其在大健康產業東山再起的資本。2018年初,百度成立AI創新業務部,開發出“AI+醫療”品牌 ——“百度靈醫”。
2019年6月,百度啟動“百科醫典”項目,聯合海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共建醫學健康科普平臺,為用戶提供全面、系統、通俗易懂、無廣告的健康科普知識。2020年3月12日,百度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百度健康)正式成立。2021年3月,百度健康上線一站式健康管理平臺“輕竹健康”,集合了健康資訊、測量提醒、血糖/血壓記錄、健康課堂和健康商城等多項服務,功能與之前關閉的“百度醫生”相似,但細分功能更為豐富。至此,百度健康以“內容+服務”雙生態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模式重新布局大健康產業,逐步形成健康科普、健康咨詢、健康商城、互聯網醫院、慢病管理五大業務板塊。
2. 啟動“百城百院計劃”,加快互聯網醫療布局
政策鼓勵和新冠疫情暴發加速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也給重新布局大健康產業的百度提供了機遇。2020年2月,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百度地圖與國家衛健委政務新媒體平臺“健康中國”合作,緊急上線“發熱門診地圖”,人們可通過“健康中國”和百度地圖客戶端,一鍵查看全國各地的發熱門診及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同年3-4月,百度健康相繼在寧夏銀川和海南成立互聯網醫院。同年8月,業內首家醫患一體化?苹ヂ摼W醫院——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上線。
2021年,百度健康互聯網醫療布局加快:3月,百度健康首度與公立醫院共建的“滄州市人民醫院百度健康互聯網醫院”上線;4月,百度健康聯合中國性學會成立男科中心;5月,百度健康啟動“百城百院計劃”,即為全國100個城市的300家醫院提供專病診前咨詢、預約掛號、在線復診、送藥上門、隨訪管理等一站式服務,旨在推動更多的公立醫院建立互聯網醫院。該計劃發揮百度健康AI引擎與精細化運營優勢,將患者需求與相應的公立醫院、醫生資源精準匹配,從而提升醫患供需對接效率。
3. 健康管理服務:主打在線問診、健康科普和慢病管理
百度健康通過“問醫生”平臺為患者提供7×24小時在線問診服務,在線解答醫生超過10萬名,已累計為全球網友提供逾2.1億次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單日最高咨詢量超過85萬次;同時開展“直播+問診”業務,平均每個月組織公立醫院醫生直播3000多場,為用戶打通醫療科普知識獲取、問診用藥和選擇醫生全路徑。

百度健康依托“百度醫療大腦”深耕慢病管理服務領域,通過糖尿病中心、男科中心等互聯網醫院為慢病患者提供從線上到線下、從疾病診療到日常健康維護管理的全場景一站式解決方案。
百度健康最擅長的是健康科普,依托百度搜索入口優勢和海量信息優勢,已經累計收錄5億多條健康科普內容。百度健康醫典是百度健康基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共建醫學健康科普平臺,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為用戶提供全面系統、權威準確、通俗易懂、無廣告的健康科普知識,日均影響用戶超過2000萬人次。百度健康還與康希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圍繞健康科普、疾病預防、疫苗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建“健康科普+疫苗預約”一站式疫苗服務平臺。
4. 智慧醫療:“AI+醫療”賦能醫生、惠及病患
百度健康主要依托“百度醫療大腦”和“百度靈醫”布局智慧醫療業務。“百度醫療大腦”通過對海量醫療數據和專業文獻的采集與分析,以人工智能模擬醫生問診流程,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起到提升患者就診體驗和輔助醫生問診的作用。“百度靈醫”聚合百度的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多項AI綜合能力,開發出CDSS臨床輔助診斷系統、眼底影像分析系統、智能分/導診系統、智能診前助手等系列智慧醫療產品以及多種健康智能自測工具,幫助醫生提升診斷能力、降低誤診/漏診率,同時幫助病患節省看病時間和醫療費用。2020年2月,百度健康針對社區疫情防控開發了智能外呼平臺,可提供本地居民和流動人員排查/回訪、特定人群通知等外呼服務,減少了工作人員排查/回訪時間,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

騰訊醫療
“連接+服務”開放合作平臺
1. 發展歷程及關鍵節點
2014年以來,騰訊以微信、QQ等平臺流量為依托,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支持,通過投資、自建、合作等方式,廣泛布局醫療健康產業。
2016年6月,騰訊聯合醫聯、基匯資本、紅杉資本成立互聯網健康管理平臺“企鵝醫生”,旨在通過用戶端線上服務產品、機構端信息化管理系統及線下智能硬件檢測終端、全科“企鵝醫生”診所等系列產品線,搭建圍繞城市用戶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2016年10月,騰訊醫療健康(深圳)有限公司(簡稱騰訊醫療)成立并啟動“騰愛醫療”戰略,搭建“互聯網+醫療”開放合作平臺。
2018年8月,騰訊醫療的“企鵝醫生”與愛海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旗下“杏仁醫生”合并成立企鵝杏仁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布局線上線下聯動的大健康服務體系。2021年4月,企鵝杏仁更名為“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致力于構建集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于一體的一站式醫療服務閉環,縱深布局大健康產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6月,騰訊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事件超過50起,涉及醫療器械、生物制藥、醫美、醫院管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醫療資訊服務、醫療保險、基因檢測、疫苗研發等眾多領域。

2. 互聯網醫療:連接+服務
騰訊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微醫、卓健、醫聯、“好大夫在線”“企鵝醫生”等,而騰訊的核心優勢在于微信、QQ等社交平臺帶來的巨大流量入口和連接能力。“企鵝醫生”連接醫患兩端,丁香園連接醫生端,微醫涉及掛號、繳費、檢驗、導診等就醫前端環節,構建起包含醫生、患者、醫院三個參與主體,橫跨C端和B端的完整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系統。2018年,騰訊醫療相繼推出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社?,以此連接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微信推出的“智慧醫院”和“智慧藥店”解決方案,貫穿導診、掛號、咨詢、檢查、支付、購藥、治療、診后(AI隨訪、在線續方)等醫療服務全流程,實現患者和醫生、購藥者和藥店的線上線下連接。新冠疫情發生后,微信九宮格上線醫療健康模塊,向用戶提供醫療健康、醫保電子憑證等服務,將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連接。
3. 健康管理服務:打造“隨身醫療健康助手”
2017年11月,騰訊控股的保險平臺“微保”上線,并推出與泰康在線合作的首款產品——“微醫保·醫療險”,連接政府醫保管理部門、醫療機構和用戶,實現醫保結算服務從“群眾跑腿”到“信息跑路”的轉變。2019年10月,騰訊醫療通過微信上線“騰訊健康”小程序,可為用戶提供醫生咨詢、預約掛號、預約體檢、報告查詢和線上藥房等輕醫療服務,還可幫助用戶建立包括經常就診的醫院、為自己看病的醫生、就診記錄和檢查報告等內容的全周期健康檔案,成為用戶的“隨身醫療健康助手”。2020年3月,騰訊醫療推出“微醫保·特定傳染病保險”,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37種法定傳染病,覆蓋確診住院津貼、重癥監護、身故三大保障。在健康科普方面,騰訊醫療于2018年1月上線騰訊醫典APP,為用戶提供線上問診、健康科普知識、專家解答、患者交流等服務。2021年7月,河南鄭州等地遭遇極端強降雨,騰訊醫典迅速上線“雨季洪水自救”專題,聯合全國各地醫生發起“河南援災在線義診”行動,免費為遭受洪災的人們提供生存自救、防疫知識解答和心理咨詢等服務。
4. 智慧醫療:依托技術優勢,助力醫療行業數智化轉型
騰訊依托自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業務。2015年1月,騰訊“糖大夫”智能血糖儀面市,旨在為糖尿病患者控糖提供科學指導和幫助,探索“互聯網+慢病管理”新模式。2016年4月,騰訊成立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啟動“AI+醫療”計劃。2017 年8月,騰訊醫療發布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學影像領域的“騰訊覓影”,可輔助醫生對早期食管癌、宮頸癌、肺癌、乳腺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多個病種進行快速、準確地篩查診斷,提升診療效率。2018年,騰訊醫療相繼推出微信“智慧醫院”3.0、AI導診引擎“騰訊睿知”和“醫療超級大腦”,將AI技術導入醫藥研發、基因組數據分析、導診、疾病篩查、輔助診療、醫院管理等環節。2020年2月,騰訊醫療與鐘南山院士團隊合作共建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實驗室,開展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攻關,輔助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篩查和防控預警。2021年7月,騰訊醫療發布升級版智慧醫療數據中臺,幫助醫療機構提升醫療數據管理和應用效率,助力醫療行業數智化轉型。
京東健康
全生命周期全場景健康管理平臺
1. 發展歷程及關鍵節點
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健康)是京東集團旗下專注于醫療健康業務的子集團,致力于打造以醫藥及健康產品供應鏈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場景健康管理平臺。
2013年,京東首次開展保健品零售業務。2014年2月,京東健康作為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類目開始運營。2016年1月,京東健康第三方藥品零售平臺上線;同年5月,自營京東大藥房上線,標志著京東正式進入醫藥電商行業。2017年3月,醫藥B2B交易平臺“藥京采”上線,首次開展藥品批發業務;同年12月,京東互聯網醫院上線,首次開展互聯網醫療業務。2019年5月,京東健康集團成立并正式獨立運營。2020年12月8日,京東健康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3月29日,京東健康發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度業績公告:2020年總收入為193.8億元,同比增長78.8%;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盈利7.5億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年活躍用戶達8980萬,比上年凈增3370萬。
2. 醫藥電商: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
醫藥電商是京東健康主要業務板塊,從事藥品、醫療器械以及泛健康類商品(情趣產品、保健食品、健康檢測產品等)的零售和批發業務,覆蓋線上線下全渠道。
京東健康零售藥房業務通過自營、在線平臺及全渠道布局三種模式運營:自營模式主要有京東大藥房、京東健康聯盟大藥房和無人智能售藥柜等渠道,擁有2000多種商品(SKU);在線平臺有1.2萬多家第三方商家入駐;全渠道布局旨在滿足用戶緊急性用藥需求,提供當日達、次日達、30分鐘、7×24小時送藥上門服務,目前已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2020年,京東健康零售藥房自營業務收入達168億元,同比增長77.8%,占公司總收入的86.67%。
3. 互聯網醫療:“醫+藥”閉環
京東健康互聯網醫療圍繞患者需求,開展在線掛號、在線問診等醫療服務,并結合自身藥品供應鏈優勢,在業界首創線上“醫+藥”閉環模式:縱向連接醫療機構、醫生和患者,橫向連接藥品、醫療器械以及泛健康類產品生產企業、品牌商和消費者。
2017年8月,京東集團與中國(泰州)醫藥城(泰州國家醫藥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建設現代醫藥流通體系、智慧醫院和發展醫藥電商,助力“互聯網+醫療”發展。2019年1月,“京東互聯網醫院宿遷分院”上線,完成首筆線上購藥醫保支付;同年12月,“京東健康心臟中心”上線。
2020年,京東健康互聯網醫療布局加快,接連上線南開京東互聯網醫院、糖尿病中心、耳鼻喉中心、口腔中心、呼吸中心、全科中心等。截至2021年3月,京東健康已經上線23個互聯網醫院(中心),擁有11萬多名全職和合作醫生,日均在線問診量超過10萬人次。
4. 健康管理服務:主打“家庭醫生”模式
京東在健康管理服務領域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主打“家庭醫生”模式,提供醫美、齒科、基因檢測、慢性病管理、體檢預約、疫苗預約等消費醫療服務。
在慢性病管理領域,京東健康具有獨特優勢:一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醫生與患者提供移動應用程序等平臺服務;二是無縫銜接京東大藥房,形成“問診+購藥”一站式閉環服務。
2020年8月,京東健康推出包含7×24小時健康咨詢、名醫問診、?妻D診、面診預約、專家會診、遠程照護、慢病管理、健康檔案、健康計劃八項功能的戰略級家庭醫生服務產品“京東家醫”,并針對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推出“小家護航版”和“全家安心版”定制套餐。同年11月,京東健康聯合京東智能云推出基于語音操作、視頻問診、電話問診、健康數據監測、用藥提醒等功能的智能音箱產品“京智康·家醫守護星”,與“京東家醫”形成家庭健康管理服務的軟硬件融合!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