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新風口 新引擎
作為關系國計民生、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健康產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風口,成為驅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引擎。本期刊發專題,分析大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前景以及相關領域的典型案例。
——編者
關鍵詞:大健康產業 健康中國2030 醫療 醫藥 健康服務 健身休閑運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大健康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得以快速發展,正在成為驅動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引擎。
大健康產業界定與屬性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健康包含身體健康、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三個方面。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大健康產業可劃分為醫療、醫藥、健康服務、健身休閑運動四個產業板塊。這突破了以疾病救治為主的傳統健康概念,更加注重疾病預防與健康維護,旨在為民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的健康服務。大健康兼具產業屬性和公益屬性:一方面,廣泛涉及一、二、三類產業,涵蓋眾多行業和領域,具有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提供健康服務,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具有社會效益。
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背景
1. 經濟社會發展
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01.6萬億元,與2000年相比,經濟總量20年來增長10倍;扣除價格因素后,2011年至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十年累計實際增長100.8%。
2. 人口老齡化加劇
人口老齡化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已經接近聯合國“老齡化社會”的劃分標準(7%);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1883萬人,占總人口的8.87%,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上升1.91個百分點;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人口老齡化給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等帶來深刻影響,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銀色經濟”大有可為,其中醫療、護理、康養等大健康相關業態的需求將快速增長。
3. 慢性病患者及亞健康人群增多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持續增長!吨袊用駹I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致死人數占總死亡人口的88.5%,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四類重大慢性病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慢性病用藥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各類慢性病患者近3億人,且不少患者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隨著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病患基數仍將持續擴大,慢性病患者長期診療和藥物供應需求客觀上也促進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亞健康問題也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需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增加、節奏加快,加之飲食不科學、缺乏運動等原因,導致亞健康人群逐年增加!吨袊鞘邪最I健康狀況白皮書》顯示,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的城市白領占比高達75%,處于過勞狀態的白領接近六成。數量龐大的亞健康人群為健康咨詢、健康體檢、保健食品、健康管理服務等大健康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4. 民眾健康意識提高
民眾對于自身及家人健康關注度的提高,也促進了大健康產業發展。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0年的23.15%,民眾對健康的認知度大幅提升,定期體檢的人群比例顯著增加,為健康體檢、健康管理服務等大健康相關產業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
5. 新技術發展與深化應用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深化應用,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突破了健康服務的時空限制,正在改變健康產業的體驗場景與方式,大幅提高健康服務效率。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健康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健康服務方式不斷涌現。艾媒咨詢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5.5億元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544.7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35.5億元。同時,數字經濟的興起正在推動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健康服務的業務模式正在向“平臺即服務、數據即服務”轉變。
6. 國家政策支持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規劃和政策性文件,鼓勵支持和規范大健康產業發展(如表1所示)。中共中央、國務院2016年10月25日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大健康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提出“到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16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專章強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

我國大健康產業現狀與細分市場
1. 大健康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大健康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根據中商情報網數據,2016-2020年我國大健康市場規模由3.2萬億元增至7.4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3%。預計2021年,我國大健康市場增幅約為8.1%,規?蛇_8萬億元。
以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指標為參考,2013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912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1136元,農村居民人均668元。到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至1902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2283元,農村居民人均1421元,6年翻了一番。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居家抗疫,外出活動減少),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降至1843元,但從總體趨勢來看,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城鄉居民逐漸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將持續增長。
2. 大健康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1)醫療行業
醫療是保障民生的重點行業,也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22922個,比上年增加15377個;全國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總數達1347.5萬人,比上年增加54.7萬人(增長4.2%)。其中,醫院35394個,比上年增加104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70036個,比上年增加1564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4492個,比上年減少1432個。


在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國家持續加大對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的財政投入,合理規劃和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多措并舉優先支持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覆蓋面和服務能力。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推進,我國基本醫療服務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
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給特殊醫療服務注入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以滿足人們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以醫美行業為例,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501億元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1795億元。隨著“優化多元辦醫格局”相關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實和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特殊醫療服務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2)醫藥行業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醫藥行業劃分為醫藥制造業和醫療器械制造業。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仿制藥相關政策的完善,我國醫藥行業規模持續壯大,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19年我國醫藥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1883件,創歷史新高;我國醫藥行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1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0萬億元。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藥行業的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藥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8.4%,2021年1-4月同比增長33.1%。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疫苗等抗疫類藥品出口大幅增長。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藥品出口額達132.09億美元,同比增長44.08%。
2019年,我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5928件,同比增長17.3%。2021年1-4月,我國醫療器械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0.3%?梢灶A見,在科技創新和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我國醫療器械制造業未來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3)健康服務業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鑒于健康服務業涵蓋范圍較廣,涉及眾多領域,本文選取養老、保健食品、體檢三個細分領域對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進行簡要分析。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巨大。養老產業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從我國養老產業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劃分為2013年養老產業啟動元年、2014年政策密集出臺年、2015年政策消化吸收落實年、2016年養老產業全面開放年以及2020年規范促進年。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從2.8萬個增至3.8萬個,2018-202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從6.57萬億元增至7.4萬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8.9萬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和人均壽命延長,醫養結合將成為主要的養老模式,市場潛力巨大。
《保。üδ埽┦称吠ㄓ脴藴省穼⒈=∈称范x為:“保。üδ埽┦称肥鞘称返囊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顯示,2009-2019年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復合增長率為23.07%,2019年達3585.8億元,預計2021年將超過4000億元。
健康體檢行業上游主要包括相關醫療設備和醫用耗材,中游為各類體檢機構,下游為單位和個人客戶。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健康體檢需求持續增長,體檢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健康體檢人數由2016年的4.5億人增至2020年的6.4億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2%;健康體檢行業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218.5億元增至2020年的1767.3億元,預測2021年可達1890億元。
(4)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增多,健身休閑運動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健身休閑運動服務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76.9億元增至2019年的1796.6億元,與之相關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產值2019年分別為939.8億元、13614.1億元。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我國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
大健康產業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
1. 存在問題
(1)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大健康產業缺乏國家統一的標準規范、權威系統的理論支持和具有權威性質的行業協會等。例如,在國家標準方面,在《國家標準全文數據庫》中查詢到的與健康器材相關的國家標準很少,僅有的少數標準也多是跑步機、橢圓機、劃船機等傳統健身器材,且頒布時間集中在2010-2012年,難以適應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理論支持方面,突出問題是缺少有關健身以及健康方式的統一、權威、系統的理論指導,人們在健身和學習健康生活知識時往往面臨不同甚至相悖的理論,不利于全民健身的推行;在行業協會方面,成立于2015年12月26日的我國健康管理領域國家一級協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會員數量僅2788人,其制訂的相關行業自律公約約束力有限,對行業統一標準的指導作用也有限。
(2)行業監管缺位
近年來,健康服務業發生了一些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事件。例如,2016年的“魏則西事件”引發社會公眾對于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科室外包監管問題的關注;2018年7月,知名體檢機構美年大健康爆出“冒牌醫生”無證上崗及違規出具體檢報告等問題,引發社會公眾對民營體檢機構的質疑;養老機構基礎設施不完備、服務人員素質及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違規收費等問題⋯⋯這些行業亂象,一方面是因為市場粗放式快速發展所致,另一方面則反映出監管的缺位和滯后。對于大健康這樣一個關系國計民生且發展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如何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規范并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應當引起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3)創新能力不足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醫藥制造業在創新能力方面仍顯不足,仿制藥發展難以填補國內一些藥物空缺,部分疾病的靶向藥仍依賴進口,患者需要為買到適用的藥品尋找各種渠道并支付高昂費用。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研發能力欠缺導致產品體系缺乏寬度與深度:寬度上體現為保健食品種類較少,深度上體現為產品設計粗放、同質化競爭嚴重。
2. 發展建議
第一,完善標準。加快大健康產業相關標準的編制和更新,加強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之間、不同領域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并促進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
第二,加強監管。相關監管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整治行業亂象,及時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和執法機制,規范大健康產業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資和無序競爭,營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競爭環境。
第三,鼓勵創新。鼓勵大健康產業相關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的投入力度,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名牌產品和核心競爭力;鼓勵引導大健康產業生產和服務企業、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之間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制定大健康產業人才發展戰略,注重培育和引進相關人才,為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